個人破產制度迫在眉睫?

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繁榮。近年來,房地產開發商不僅賺了不少錢,而且看到了房屋的投資内容,開始大量購買房地產,這就是所謂的“投機”。在房地產業快速發展的時代,房地產投機幾乎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行業,這進一步激發了投機者的購房熱情。

很明顯,你買的房子越多,以後的收入就越多,但是如果你沒有足够的錢怎麼辦?很簡單。你可以用“杠杆”用更少的錢買多套房子。第二,一夜暴富不僅不再是夢想,而且風險很小。

與此同時,投機者的狂歡也變相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因為如果我們不買房,中國人更願意把大部分錢存入銀行。國民消費總體水准不高,資金流動緩慢,難以帶動經濟發展。激烈的房地產市場導致大量資金流入市場,不僅包括國有資金,還包括大量的銀行貸款。這些資金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那麼,房地產熱潮對我國公民整體債務狀況有何影響?據統計,2008年中國居民的杠杆率保持在20%左右,但自2009年以來一直在飆升。十年後,中國居民的杠杆率達到55%,幾乎翻了兩番。

全球居民杠杆率平均為59%,已開發國家為72%。資料對比顯示,雖然我國居民杠杆率逐年上升,但仍接近全球平均水準,差距不小。但它真的這麼樂觀嗎?

我國幅員遼闊,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南北差距較大。囙此,平均家庭杠杆率不能解釋這個問題。有人說,他和馬雲的平均資產價值超過1000億元,居民的杠杆率也是一樣的。也許大多數地區被一些較發達的經濟體和房價較高的經濟體平均分配。

據2018年統計,我國8個都市居民杠杆率均在100%以上。其中,廈門的杠杆率為172.2%,深圳為144.4%,杭州為136.7%。可以開發分析數據。這些都市杠杆率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為區域房價快速上漲,居民對房地產投資熱情高漲。

囙此,這些資金實際上流向了房地產業。在房地產投機時代,住宅的房產逐漸流失,成為穩定的投資理財產品。據悉,每年新增的儲蓄有一半以上投向房地產業,導致實體經濟發展放緩。
更重要的是,中國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認為,隨著政府對房地產的强力調控和房產的回歸,未來房價將趨於穩定,投機者將無法從中獲利,負債率也將無法持續。如果持續不了,恐怕只是個人破產。根據國家發改委2019年7月發佈的計畫,逐步建立個人破產制度,依法免除自然人的合格消費責任。從側面可以看出,在實施個人破產的無奈背後,是政府“住無投機”的堅定決心!